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計劃生育37年後或從國務院機構名稱消失 有何信號|計劃生育|計生委|國務院_新浪新聞

"

  原標題:計劃生育37年後或從國務院機構名稱中消失,傳遞什麽信息?

  3月13日,國務院將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形成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其中,五年前成立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擬將不再保留,而是新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引起關注的是,37年後,國務院組成部門中可能第一次拿掉計劃生育這個名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合並多項健康職能據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牽頭《煙草控製框架公約》履約工作職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根據方案,將保留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民政部代管的中國老齡協會改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代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

  同時,將不再保留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不再設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務委員王勇在作《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時表示,為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預防控製重大疾病,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擬做出上述改革。

  根據方案,新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擬訂國民健康政策,協調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組織製定國家基本藥物製度,監督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衛生應急,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等。計劃生育37年後或從機構名稱中消失改革方案亮相後,“計劃生育”在這次機構改革中被去掉了,也引發了社會關注。外界預期,去掉“計劃生育”意味著自主生育時代即將來臨。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匡時介紹,1964年,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下設辦公室。主要任務是負責節育宣傳、技術指導工作,對全國計劃生育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督促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先後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或在衛生廳內指定專人負責計劃生育工作。四年後,1968年11月,國務院計劃生育委員會被取消,計劃生育工作仍由衛生部承擔。

  1973年7月16日,國務院成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衛生部)。領導小組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對全國計劃生育的宣傳指導,加強避孕科研、節育技術指導和做好避孕藥具的供應工作。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和交流經驗。

  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作為國務院常設機構,負責全國的計劃生育工作,這是1981年3月6日,五屆人大第十七次常務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的。2003年3月,經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國務院行政管理體製和機構改革中,將原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人口計生委承擔著執行國家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政策。2013年,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與衛生部合並組建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專家稱,實施自主生育是大勢所趨黃匡時表示,“計劃生育”本身是一個中性詞,既包括限製性的計劃生育,也就是生育控製,也包括鼓勵性的計劃生育,也就是鼓勵生育。

  由於我國長期實施的以“獨生子女”為主導的生育控製政策,讓計劃生育這一詞匯凝固化為生育控製。所以,在民間,計劃生育已經完全被固化為“結紮”、“引產”等生育控製的形象。

  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中央的既定方針。自“雙獨兩孩”、“單獨兩孩”、“全麵兩孩”後,進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實施自主生育也是大勢所趨。

  黃匡時認為,這主要不是因為中國人口會雪崩,事實上中國人口也不會雪崩。而自主生育是以人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客觀必然,也是滿足人們群眾美好生活追求的客觀必然,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的客觀必然。

  不過,黃匡時也擔心,去掉“計劃生育”可能意味著某些職能的弱化。在我國已經進入低生育率的新時代,人口規模即將邁向負增長,人口區域分布麵臨重塑,“少子化”、“老齡化”等人口問題日益嚴重,人口問題愈發重要,尤其是人口健康與素質在新時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重要。

  點擊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張玉

"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